×

登录vrpinea

2020年12月11日

骁龙888?苹果M1芯片?你想知道信息这里都有…

作者:VRPinea

(VRPinea 12月11日讯)今年年底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科技大厂各显神通,苹果11月10日在第三场发布会中,公布了苹果自研芯片M1,在整整两个小时的发布会中,光介绍这颗芯片就花了多半个小时。

然而在12月1日晚的骁龙技术峰会上,高通发布了新一代旗舰移动平台——骁龙888芯片。芯片刚一推出,就宣布与14家厂商展开合作

说到这里,肯定有小伙伴问:那么这两款芯片究竟有什么创新之处呢?

别着急,P君这就带大家分别详细了解一下这两块芯片~

安卓阵营旗舰芯片——骁龙888

先来看看安卓阵营的高通骁龙888芯片。

参数方面

主要参数方面,三星代工生产的5nm制程骁龙888,八核CPU分别由1*2.84GHz Cortex-X1超大核、3*2.42GHz Cortex-A78/4*1.8GHz Cortex-A55组成。骁龙888与上代芯片相比,性能方面提升25%

GPU则采用了Adreno 660,相比上代GPU性能提升了35%,能效方面提升了20%,与此同时,第三代骁龙Elite Gaming可变分辨率渲染性能提升了30%,触控响应提升20%

网络方面,骁龙888集成了X60 5G基带,支持5G Sub-6GHz载波聚合毫米波,峰值下行速度7.5Gbps,上行速度可达3Gbps

骁龙888同时采用了Spectra 580 ISP,这也是首款三ISP架构,可支持三个摄像头并发拍摄,每秒能处理27亿像素,可同时拍摄三张28MP/30fps的照片,或同时拍摄三个4K HDR视频,并支持拍摄10-bit色深HEIF格式的照片

安全性方面,骁龙888能够支持拍摄符合CAI(Content Authenticity Initiative)标准,拥有加密印记的照片。

其他方面,骁龙888还支持Wi-Fi 6(峰值速度可达3.6Gbps),以及搭载了第六代高通AI引擎,高通Hexagon 780处理器,拥有26TOPS的算力

性能表现

性能表现上,在Geekbench 5中,搭载骁龙888的Vivo工程机单核跑分1135分,多核跑分为3681分,此外,搭载骁龙865处理器的iQOO 5 Pro在单/多核跑分为930/3340左右

Vivo工程机跑分

首发阵容

官方的预告中可以得知,已经可以确定搭载骁龙888的首发阵容包括华硕、黑鲨、联想、LG、魅族、摩托罗拉、努比亚、realme、小米、一加、OPPO、夏普、Vivo、中兴共14家厂商。雷布斯更是宣布小米11将全球首发。

苹果自研MacBook芯片——M1

看完了骁龙888芯片的相关信息之后,一起再来看看前些日子,苹果放出的M1芯片详情吧!

参数方面

参数方面,M1芯片采用5nm工艺,封装了160亿颗晶体管,并且将CPU、GPU、16核神经网络引擎以及其他组件都集成在了芯片上,具备8核CPU(4颗性能核心+4颗能效核心)以及8核GPU

性能表现

由于苹果目前并没有公开太多M1细节,所以性能方面,可以通过Anandtech评测搭载M1的Mac Mini的几个结果略知一二:

GeekBench 5单线程

Geekbench 5多线程

CineBench R23单线程

CineBench R23多线程

由此可见,仅仅是3.2GHz的M1芯片,就已经和4.9GHz的5950X打的有来有往了。至于多线程方面,受限于只有4颗FireStorm高性能核心,大大不如16核的5950X,但和6核的Zen3 5600X以及8核的I9-9980HK相比,基本不落下风。

此外,根据GFXbench基准测试,苹果M1芯片在图形性能上击败了NVIDIA GeForce GTX 1050 TiAMD Radeon RX 560

适配机型

苹果M1适配的机型有Mac mini、MacBook Air以及13寸的MacBook Pro。

相比于安卓阵营,苹果跨出了兼容平台第一步

用过苹果的小伙伴都知道,无论是iPhone还是iPad,都采用了苹果自家研制的A系列处理器,唯独MacBook一直在使用英特尔家的CPU。这对于苹果来说过于被动,每次产品的换代更新都得跟着英特尔的节奏走

而且英特尔还是出了名的牙膏厂,每年技术都是进步一点点,这就导致苹果在电脑方面的性能总是被猪队友拖着走。

如今情况可就不一样了,苹果的全系产品,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变成了苹果自家的东西,M1的出现打破了苹果在MacBook方面,这种被动的局面。

此外,这种大一统的生态也对开发者非常友好。由于苹果的全系产品此后都采用了ARM架构,所以开发者不用重复进行开发,只需要根据不同的机型去调整适配

这样开发成本降低了,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其中,苹果的生态系统就会更加丰富,形成了一个较好的良性循环。

这种移动端与桌面端系统的相互融合可以让手机应用和电脑应用无缝转移。苹果的MacOS系统一直被小伙伴们吐槽生态不好,两种系统的统一可以让开发者们向Mac平台倾斜。

反观安卓,近年来在跨平台领域,则基本没有什么声音。

难道安卓阵营真的没有人做出过尝试吗?还真有。

一直关注数码方面的朋友可能知道这款手机——MOTO Atrix 4G

MOTO Atrix 4G

这款2011年推出的手机,搭载了NVIDIA Tegra 2芯片以及1GB RAM16GB ROM,在当年算得上是旗舰配置,但它真正出彩的地方,在于手机配合Webtop的扩展坞,可以横版运行安卓应用、浏览器或者办公软件。这种超前的理念以及跨平台的交互得到了海外媒体的赞誉。

MOTO Atrix 4G与Webtop扩展坞

但是,这种理念却没有继续发展下去了。

即使数年之后的2017年,三星的年度旗舰机S8也使用了同样的方法,可以将手机变成电脑使用,但一样也没有什么成果。

三星 S8与扩展坞

除此之外,便就是锤子科技的TNT技术了。

虽然TNT许多应用、交互层面的创新的确值得称赞,但TNT只是在应用场景从家庭娱乐向商务办公进行了蔓延和扩张。锤子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它是没有能力去打造这种跨平台交互的生态环境,所以TNT技术就是锤子想要努力,却又受限于此的无奈之举了。

所以说,安卓阵营要想在跨平台交互领域有所推进的话,光靠高通或者锤子一家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因为相比苹果阵营来说,安卓阵营厂商更多,生态更复杂,每家都有自成一派的体系,所以想要做跨平台交互其实很困难,所以只有芯片厂商+硬件厂商+内容开发者联合起来,安卓阵营才能在跨平台交互这方面走的通。

5nm制程之后芯片的极限尺寸在哪里?

讲完了两大阵营跨平台交互方面做出的努力之后,P君就来谈谈,小伙伴们总是想知道的问题:芯片的极限尺寸在哪里?

其实,早在2016年,《科学》杂志就已经报道了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成果:世界上最小的晶体管——1nm栅极长度的二硫化钼(MoS2)晶体管

二硫化钼晶体管原理图

肯定有小伙伴要问了:既然2016年,就已经有1nm的技术了,为什么2020年了,芯片还停留在5nm阶段?

这是因为,当硅基芯片突破7nm之后,就会存在一种叫做“量子隧穿效应”,这种“量子隧穿效应”会使得“电子失控”,这样芯片就失效了,不能正常进行工作

量子隧穿效应概述图

大家都知道,芯片上的晶体管越小,芯片的容量就会越大,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就越快,计算机的计算效率就会越高,但是,计算机行业一直以来被“摩尔定律”所限制。

“摩尔定律”指半导体电路中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就会翻一番,但其实现在已经越来越难以实现了。不是因为人们制造不出小于5nm的芯片,而是因为“量子隧穿效应”会使得电子在芯片中连续地从一个门流向下一个门,而不会停留在预期的逻辑门内,所以芯片就会失效,即使造出了小于5nm的芯片,也会因为无法正常工作变成废品

摩尔定律与时间的关系

所以说,能不能做到5nm,这是工程师们的问题;但能不能做到小于5nm,这就是物理学家的地盘了。

手机端芯片进入5/7nm时代了为什么PC端芯片还在10nm左右?

刚刚解释了芯片极限尺寸方面的问题,还有小伙伴们会问:为什么现在手机芯片进入5/7nm时代了,为什么PC端芯片还停留在10nm左右?

那么究竟PC端有没有5/7nm的芯片呢?其实是有的。

其实PC端早就进入7nm时代了,2019年AMD就已经推出了7nm制程的三代锐龙处理器

三代锐龙处理器

对于PC端而言,性能方面是刚需,在这个基础上,功耗以及发热量的问题就基本上可以忽略,因为PC的电源配置往往都大于实际功率,况且散热方面,得需要水冷或者风扇来达到散热的效果。笔记本可能稍有限制,但远远没有手机端来的苛刻。

水冷装置

对于手机端来说,这三个方面基本上是缺一不可的,因为手机现在已经融入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同一部手机在不同时刻的作用是不同的,玩游戏的时候侧重的是性能与散热方面,外出的时候则追求续航。因此很难给出到底哪个比较重要,因为都很重要。

为什么PC的芯片大部分不做到5/7nm呢?

这是因为,研发是需要成本的,况且是芯片这种全人类最高精尖的科技结晶,每一次突破都要耗费非常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其次,生产线都是标准化的,频繁的更换制程工艺就意味着整条产线都得全部更换,这也需要一部分投入。

还有提性能并不是只有缩小制程这一条路,优化工艺提升频率也能获得极大的性能提升。虽然提升频率意味着更大的功耗和发热量,但这对于PC端来说,肯定是能接受的。

所以简单来说,PC端芯片没有必要频繁的缩小芯片制程,够用就行。

总而言之,今年发布的两款都是非常强劲优秀的芯片,骁龙888在安卓领域继续探索着移动端的未来与极限,而苹果M1除了性能的进步之外,还在跨平台统一生态方面,踏出了第一步。希望安卓领域未来能在跨平台方面有所探索,也希望苹果能够好好优化MacBook系列,至少让P君在MacBook上能好好打游戏吧!

本文属VRPinea原创稿件,转载请洽:brand@vrpinea.com


评论



返回
上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