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苹果寿命最短的一款产品!



文 | 小怡然


(VRPinea2024年11月15日讯)10月23日《The Information 》报道,据苹果供应链消息人士透漏,从今年夏天开始,苹果就已经在大幅缩减Vision Pro的生产规模,并有可能在2024年年底全面停产


一些供应链工厂也表示,在今年5月份就已经停止生产零部件,负责组装的立讯精密公司(Luxshare)也接到了苹果的通知,可能在11月份,停止生产Vision Pro。


从2023年6月亮相WWDC,到2024年2月美国市场开售,6月28日国行版开售,再到如今即将停产的消息,这个初代XR头显很可能是苹果迄今为止寿命最短的一款产品。


减产、停产的消息一出,行业内一阵唏嘘.....

下一代的平价版Vision Pro还有翻身的机会吗?



苹果Vision Pro销量不及预期

AR/VR头显二季度销量继续下降

同比收缩28.1%


据市场研究和行业分析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估计,苹果在今年前三个季度售出了约37万台VIsion pro,到年底将再售出约5万台。



很显然,这个出货量与苹果最早对VIsion pro首年出货量的预测100万台相比,还相差甚远。


与此同时,苹果最大的竞争对手Meta刚刚在9月底发布了新款入门级头显Meta Quest 3S。但反观Meta Quest 3的销售数据,开售一年销量也仅为前代Meta Quest 2的十分之一,刚刚过100万。



而作为AR领域新宠的BB方案AR眼镜(Rokid、Xreal)也迟迟未能突破百万级的销量规模。


据IDC最新的报告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AR/VR)头显的销量持续下降,同比收缩了28.1%,预计2024年全年销量将下降1.5%。



目前来看,整个XR领域原先保持高增长的VR头显,销量也在下跌。AR眼镜的销量上不去。同时,作为消费电子领域领头羊的苹果的初代头显,又销量低迷。


对行业来说,可谓是三重暴击!!!



平价版机型被推迟至2027年

短期内,难以成为苹果的利基产品


初代扑街,平价版的头显产品还有希望吗?


先来看看上周外媒刚刚报道的一些消息。

据彭博社的Mark Gurman报道说,第二代Apple Vision Pro预计将在2025年秋季至2026年春季上市,可能搭载M5芯片组(消息还未得苹果官方证实),用以支持空间计算和Apple Intelligence。

而平价版Vision Pro的生产将推迟至2027年。



很显然,3500美元(国行售价29999元)昂贵的价格是苹果 Vision Pro销量扑街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以上分析师透露的消息也不难看出,苹果并未轻易的选择降价来换取销量。仅靠降价并不能真正的吸引用户。


那么三年后的平价版头显还有机会实现逆袭吗?


如果只是在Vision Pro的基础上砍硬件,砍功能,那会是场灾难。从苹果Vision Pro的拆机件可以看出来,这是个集成度非常高的产品。如果只是砍硬件,砍功能,而不是产品的重新设计,那最终只会沦为一台“四不像”。


如果是重新设计,能够保留单眼4K、空间计算这两个核心功能,再不断扩充基于VP的应用生态,包括但不限于静态MR、动态MR以及一些基于2D平面进行交互的体验。


· 差旅时,可以在巨大的虚拟屏幕上观看热门影视剧。

· 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做做饭、打扫做家务。

· 在房间的桌子上放一张虚拟游戏桌,和朋友一起玩牌。

· 通过MR把自己的房子变成了鬼屋,享受在自己的房间探索解密的游戏乐趣。

· 和自己的虚拟同伴在现实空间中玩耍。


硬件的大小、重量、佩戴舒适度,控制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软件的交互,应用生态的丰富性都能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那么对于苹果Vision Pro下一代未来的预期,依旧乐观。当然,这个乐观,也就只能看到百万级的销量,短期内,依旧难以成为苹果的利基产品。


所以,苹果将平价版Vision Pro的生产推迟至2027年,一点儿也不奇怪。产业链,应用生态都还需再沉淀沉淀。代头显卖不动是事实,但苹果的空间计算布局却不会止步于此。


结语


对于之前的XR产品来说,消费电子产业链能够提供成熟的,平价的配件。同时还能将手机产业链溢出的产能进行消化。同时,也可以作为未来业绩增长的一个可能性。


但当XR的产品,走到单眼2.5K以上时,消费电子产业链,如果还下注XR,那投入的研发成本必然会指数级的增长。但这种增长之后的产品销量所带来的效益,跟前期投入的研发成本又不成正比。


那到最后,就是个恶性循环。产业链拿不出更好的配件,XR产品的实际体验没有增加,整个品类的销量也没有增长。


所以,XR行业能够充当“白马骑士”的产品又在哪里?又会什么时候来呢?谁都不知道。


本期内容的更多观点输出,请详见下方视频: